|
1.十余年积淀,规模运作,兼并重组,强强联合。 |
2020年北京中考真题答案解析 |
发布时间:2020-7-22 阅读:1394次 |
2020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图片中字体为楷书,C为行书D为草书,A项为干扰项,蚕头雁尾应为隶书,故选B 2.【答案】(1)C 【解析】A中“行”应指“走进画里”的意思,而非“流通”。B中应该“坡”同音。D项无疑问语气。 【答案】(2)泽国:多水的地域 【解析】此处根据前文“水井泉池、运河水道、古桥闸口”可以判断,这里的“国”的含义不在于国家(仅指北京地区),也不在于强调“首都”,而是指“多水的地域” 3.【答案】(1)A 【解析】“源远流长”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用在此处正对应【第一单元】中从“战国时期”到“元明清”3000多年的建城史。 “开源节流”意思是指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用在此处正对应【第二单元】中的“构建多重保障体系,努力建设节水社会”。 “源源不断”指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 “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断地做某件事,精细安排,长远打算。在此处只对应材料中的“节约”,略微片面。 【答案】(2)C 【解析】第①句“焕发青春”是拟人句,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永定河补水后的生态恢复状态。第②句“翩翩起舞”同为拟人句,体现出白鹭带来的生机。第③句“弱柳扶风”指如纤细柔弱的杨柳在风中摇曳一般楚楚动人,令人心生怜惜。与后面“画卷”同属于比喻句,但本句比喻前后矛盾(即前面纤细,后面恢弘),故不恰当。④句“宛如玉带”是比喻句,用在此处能充分突出水流的清亮美丽。 4.【答案】【坚持】节约用水,助力首都水资源保障;建设幸福河湖,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愿景。 【解析】注意题干询问“结合语境”,根据材料第1句先坚持节水后建设河湖可看出,此处是语序不当,前后半句调换位置;此外为保持前后对仗,句首需要加上“坚持”二字。 5.【答案】示例1:坚持节水优先【虽然】可能会带来暂时的不便,【但是】从长远来看,建设幸福河湖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示例2:虽然治理水环境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碧水清韵的北京,一定会重现。 二(一) 6.【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 7.【答案】造化钟神秀 8.【答案】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吟》于谦) 二(二) 9.【答案】①白日西斜,广阔天涯②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 10.【答案】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二(三) 11.【答案】D 【解析】A觐见、见识、遇见、见解;B信用、信用、音讯、随手(信手);C乘坐(一辆战车)、乘着、趁着、趁着;D均指“军队”,故选D。 12.【答案】【甲】 【解析】【乙】中的“判断齐军搬走了伏兵”错误,“惧有伏焉”意思是“恐怕(齐军)设伏”,并非齐军真的设了伏兵。 13.【答案】弦高本市普通商人(位卑),却在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 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无为官的才能与意愿,但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译文1】秦穆公派出军队攻打郑国,(军队)经过周国向东进发,郑国商人弦高去西边卖钮卖牛,在周郑两国之间的路上遇到了秦国军队,于是就假托郑伯的命令,用十二头牛 犒劳秦军,以礼相待,使秦军退去(指让秦军怀疑郑伯已做好防守准备),用这样的方法让郑国得以保全。 【参考译文2】当时(指汉武帝时期)汉军正在边疆抵抗匈奴入侵,卜式向皇帝上书,希望交纳一半的家财来资助边疆战事。皇帝派使者去问卜式:“你想做官吗?”卜式回答说:“我从小放羊,不熟悉为官之道,不想做官。”使者又问:“(那)先生您想要什么呢?”卜式回答说:“天子想要诛杀匈奴,我认为贤人应该因节操(指为国而战)不顾性命,有钱财的人应该上缴钱款,这样一来匈奴就会被消灭了。” 三 14.【答案】例1:我选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过这本书后,我真正地成为了一名勇敢坚强的男子汉。在考试失利时,我时常会想起要屡败屡战,最终作品得以出版的保尔柯察金,那份坚持值得我去学习;在爬山时,其他人看着陡峭的山壁,望而却步,我却蓦然想到了勇敢面对人生一个个挑战的保尔,那份大无畏的勇敢与坚定的性格值得我们去学习。 例2:随着自己的成长,我从原来调皮捣蛋的小毛头,成长为了一个能够体谅、关心他人的中学生。当我看到《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不服管束时,我就想到了自己不听话的时候,不禁会心一笑;当我看到孙悟空对唐僧嘘寒问暖,甚至师父赶他走时,他仍然感恩磕头拜别时,我体会到了他的成长与成熟。读名著,有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 【解析】联系自己生活,解析某名著中的部分内容即可。 四(一) 15.【答案】紫禁城 皇城 内城 外城 【解析】由示意图可知,文中所说的1是一条中轴线,4是四个城,图中表明由内到外分别为紫禁城 皇城 内城 外城 16. 【答案】乙 【解析】根据材料三第一段可以总结出:可持续性保护强调两方面。一是不破坏历史风貌,二是改善街区人居环境,因此选【乙】 17. 【答案】(1)老城格局整体保护(2)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3)人居环境可持续保护 【解析】三则材料分别从不同的原则展开,材料一强调“把加强老城格局整体保护作为首要任务”。材料二用雨儿胡同的例子强调“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还将在全市范围内持续推进”,材料三强调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改善街区人居环境。 四(二) 18. 【答案】①人们创造出来的花 ②有像花一样美丽心灵的人们 【解析】①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该空处的内容与“自然界的鲜花”相对应。②从“如”后面提到都是创造假花的人可知此处需要一个表达的……的人的短语。 19. 【答案】“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天人格化,一个“撞”字极富动感的写出了春天到来时的情景,体现出人们对于春天的喜爱,以及带来春意的花开后人们的欢欣愉悦。 “探”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玉兰花人的动作,“探”字写出了玉兰花仿佛主动地从窗外进入到窗内的形态,更带给病中的人希望和喜悦,体现花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栽”字原本应该指真正的植物,这里用来形容老人自制的花,是将假花当成了真花,因为老人是在“无花”的生活中,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花,这样写更加能够体现老人对于花、对于生活的热爱。 【解析】赏析字词用法题。注意是否使用了修辞等表现手法,并指出该句的含义,在该段中及在文章中想要作者表达的情感。 20.【答案】本文有“长寿梅”开始写起,不仅写了自然界中的花,也写了人们创造出来的花,这些花都能够给带给人们希望和幸福。写纸花、木花是为了写创造纸花和木花的人们,赞美了他们乐观的人生态度、智慧的双手和纯洁美好如花的心灵。 【解析】内容与主旨结合,写木花纸花是为了表现这些花的创造者,而这些人能够创造出这些花是因为对于生活的热爱,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纯美的心灵。 四(三) 21.【答案】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是能够战胜疫情的必要条件。 【解析】明确文章的结构,开篇提出论点: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是能够战胜疫情的必要条件。第二段用钟老的事例证明了敢于担当的精神;第三段用全国人民、湖北人民、武汉人民的事例证明了服从大局的意识;最后一段进行总结。并且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总结了敢于担当的精神,第二句总结了服从大局的意识,因此该句应该整合两者进行总结。 22.【答案】丙 【解析】【甲】中心论点应该是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是能够战胜疫情的必要条件。 【乙】第②段意在说明中国人民有担当的精神,没强调是否与年龄有关。 23.【答案】材料说明了中国人民通过传统卫生干预抗击疫情,这种方法前提是公众的集体意识,及服从大局的精神。从文章中同样能够看出,这种“国家一声令下,全民立刻响应”的精神为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做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