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家教网
优势特色
  • 1.十余年积淀,规模运作,兼并重组,强强联合。

    2.注重品牌,教师推荐优中选优,任何时候都不推荐不合格教师。以此为理念,教师认证更加严格。 

     3.一线家教网与大学生勤工助学联盟联合运作,保障在职专业教师和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名校家教的庞大资源。

    4.网站信息自动处理功能强大,阳光操作,高透明度,教师学员可以在网上看到完整的家教信息,从而双向自由选择。教员做家教网上注册后便可订购家教信息,查询家教记录等,发布、更新简历,机会更是倍增。

    5.教师先试教,学生满意后家长再付费,让家长没有任何经济风险

综 检

合 索

教员编号:  
 
当前位置:首页 >峡
2020高考全国1卷语文真题及解析(二)
发布时间:2020-7-24 阅读:1561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跳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人影了。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蹲得几乎倒坐到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挺住,两腿交叉,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尼克,”他大声叫道。“那堆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了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象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才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他一腿下跪,一腿拖随,整个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给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片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低矮的长形房子。走进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低矮。屋子两边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都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混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
“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有这么个感觉。”
“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
姑娘拿进酒来又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着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着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叮当作响。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峰,直奔瓦莱洲,穿过恩加丁谷地。”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是啊。”
他们喝光了剩酒。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
(陈良廷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
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
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栈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答案】7. 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错误,过度解读主旨,应该是表现了他们想通过滑雪摆脱现实生活的牵绊。
故选D。
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6分)
【答案】 8. ①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②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③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上下文和主人公的形象、动作、语言等进行分析。对话表现了尼克和乔治对滑雪运动的喜爱,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以及对对以后没有机会滑雪的颓丧。
“我们要去滑,没错”“我们一定得滑”“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写出了二人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表达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写出了二人想到以后很有可能没机会滑雪事,内心的颓丧、郁闷、惘然。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答案】9. 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手法和作用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文本,从小说的情节构成、情节手法、人物形象、读者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1、2、9、10、11段,用大量笔墨,细致描绘了尼克和乔治滑雪的情景,12-35段写二人在小客栈的逗留,文章并未写二人其它的生活情景,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读者可以通过二人对滑雪的喜爱与渴盼,通过二人离别时一再相约的情景,想象二人滑雪之外的生活,这是文本隐藏的内容。文章结尾既有二人对滑雪的渴望,又有二人因为再难滑雪的惘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何不能在滑雪,两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将来二人到底能不能滑雪等,引人遐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时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敖,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转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选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她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早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婧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减价集常平米,多作馕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答案】10. A 11. B 12. C
13. (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
其中,“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的主语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噤”断到上句,排除BC项;“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内侍”,中间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其断到上句,排除D项。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由丞相主持”错。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应当是由皇帝主持。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错,原文是“明年春……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可见“同时”表述错误,“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应当是第二年春天的事。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减粜,减价出售;常平米,常平仓的米;分坊,到各街道;活者,救活的人。(2)浑涵,博大深沉;雄视,称雄;鲜,少。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的文章很惊喜,参加殿试考中了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苏洵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光禄丞。苏轼服丧期满,回到朝廷,任命他为判官告院,王安石创立施行新法,苏轼上书评论新法的弊病。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元祐元年,轼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就赐给他银印红绶,升迁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佑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徽宗即位,又经历三次大赦,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郎的官职。苏轼从元祐以来,从未因每年考核政绩请求升迁。所以官职就停留在这里。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苏轼师从父亲苏洵学习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苏轼)曾经自己说:“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 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诫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商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体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答案】14. A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由此可见,选项A“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
故选A。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15. 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15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①“虽失春城醉上期”一句,说明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经相“期”春日聚会,饮酒一醉,但是一个“失”字,让这些愿望落空;“下帷裁遍未裁诗”一句是说未能作诗之憾,所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本诗是一首“奉和”友人的诗歌,好友皮日休因“抱疾”而闭门谢客,然而他却给作者寄去一封信告知病情,作者得知好友抱病,当然要送上安慰,“但医沈约重瞳健”一句则是宽慰友人,希望友人眼睛恢复健康,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不怕江花不满枝”一句则用美好的景物对以后美好生活做了展望。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语文资源,加群微信ywgx688,备注:语文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有所反映。
(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2).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3).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芰荷,芙蓉,裳,座,衫,琼楼。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了却因为书写错误而得不到该得的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______的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的组成部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别具匠心才思敏捷异彩纷呈弥足珍贵
B.别具匠心才华横溢奇光异彩不可或缺
C.十分独特才华横溢异彩纷呈不可或缺
D.十分独特才思敏捷奇光异彩弥足珍贵
【答案】17. 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的能力。成语的正确运用可以从如下角度考虑: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另外,还要看看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
①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十分独特:强调事物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品性。句中用于修饰“门类”,强调这种门类的独特,而非“篆刻”技艺的精巧,所以第一空应选用“十分独特”。
②才思敏捷:一般指人能出口成章,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脑子很聪明。才华横溢:意思是很有才华。句中用于修饰“艺术家”,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强调了艺术家的才华,而非其思维敏捷,所以第二空应选用“才华横溢”。
③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奇光异彩:指奇妙的光亮和色彩。句中用于修饰“流派风格”,强调流派风格的突出表现,所以第三空选用“异彩纷呈”。
④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句中用于修饰“组成部分”,表达篆刻艺术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它的重要性,所以第四空选用“不可或缺”。
故选C。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B.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C.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D.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答案】 18. 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语病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
画横线句子“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由于……使”,因为介词误用造成主语缺失,首先排除选项A;选项B,句子简化后是“技艺,增加了意味”,主语有问题,排除B;选项C和D句式相同,此时需要考生只需甄别“承揽”和“传承”哪一个更合适一些,“承揽”指当事人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传承”侧重于传授和继承,而句中更强调印章艺术是工匠代代相传的,所以使用“传承”更合适一些,排除C。
故选D。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一—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水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答案】 19. 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作答时,注意前后句子的关系,了解破折号常见的用法。破折号常见的作用有:解释原因,对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表示声音延长,转移话题,表示转折、递进、总结等。
句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是对前面内容“完美的升华”的进一步解释说明。
选项A“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是对前面“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的原因进行解释;
选项B“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对“回报”内容的进一步解释;
选项C属于转移话题;
选项D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
故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记忆力。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即使进入老年阶段,①,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②,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也没有记忆障碍的迹象,其中一组每周完成数次有氧运动的任务,而另一组只进行拉伸和平衡训练,同时保持较低的心率。12个月后,与拉伸平衡组相比,有氧运动组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增加了。研究开始和结束时进行的记忆力测试显示,③,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
【答案】 (1). 记忆力已经开始消退; (2). 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 (3). 有氧运动组的成绩有显著提高。
【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要准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文段的主旨,因为文段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围绕主旨表达展开的。重点则是瞻前顾后,前勾后连,灵活推断。如文段中的第①处空缺,上文有“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记忆力,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的引领,下文有“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改善的对象应为“记忆力”;前文又有“即使进入老年阶段”的表述,所以填入此处的句子应与老年人的记忆力情况有关,故此处可填写“记忆力已经开始消退”;第②处,结合上文“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下文“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分析可知,“这两组人”应指上文所说的“30名被试人员”,故此处可填写“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第③处,结合下文“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分析,“而”表转折,可推断内容上应和上文是相对的,也就是“有氧运动组的成绩”相对较好,故此处可填写“有氧运动组的成绩有显著提高”。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答案】2020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举行。仪式上公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是“天问一号”、任务标识“揽星九天”。
【21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中的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属于新闻类材料(叙述类)压缩语段。新闻类压缩语段,它主要考查提炼主要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对于此类材料压缩后的表述,要突出有新闻价值的语句,比如时间、地点、中心事件等具体要素。根据新闻的特殊性可知,新闻的主要信息集中在导语部分,本则新闻的导语是“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故中心事件是:2020年“中国航天日”于4月24日启动。紧接着介绍了这次启动仪式的主要内容“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然后分别具体介绍任务名称、任务标识的意义: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这部分不是关键信息,不必压缩。答题时要注意字数的要求,不要超过70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